生态修复视角下,国家级示范区典型做法盘点

2022-09-02

自2016年12月《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印发以来,我国已批复设立11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经过多年的建设,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郴州、桂林、太原等地涌现出一批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案例。虽然不同试点城市因发展的路径和水平不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是因地制宜,但是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一直是示范区建设的主旋律。


1 典型实践·郴州

建山水相融之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自2019年示范区获批以来,郴州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着力建设“绿水青山样板区、绿色转型示范区、普惠发展先行区”。郴州可持续发展案例被列入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守住“三区三线”;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治山、治矿、治污、治非、治水,全面决战。人工造林面积新增43.2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成108.9平方公里,建成绿色矿山85家。


在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面,以临武三十六湾矿区及周边地区为重点,采取“关、停、并、转”等方式,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传统产业绿色转型。近十年来,全市实施重金属治理项目130个,土壤治理项目28个;重点区域流域断面水质全面改善,2021年全市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100%。曾经的“郴州心痛”三十六湾,变成了如今的“绿色心动”。


图片

图片

2 典型实践·桂林

利用景观资源,综合治理城乡生态


桂林市在2018年被批准开展示范区建设。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桂林集成应用生态治理、绿色高效生产等技术,实施了自然景观资源保育及生态旅游创新发展、生态农业创新发展、文化康养创新发展等行动,积极探索景观、环境、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为中西部多民族、生态脆弱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效应。


目前,桂林“沼气‘全托管’助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恭城模式”和“‘三统四治’重现绿水青山——漓江流域保护实践” 两个典型案例均被编入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典型案例集》。


图片

图片

3 典型实践·太原

资源型城市转型,破解污染瓶颈


山西太原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也是我国最早进行煤炭开采和利用的地区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却成为了因煤而困的城市。太原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生态修复成为必经之路,而其探索的解决方案——“西山模式”,也成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示范区建设的典型经验。


坚持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两手发力,重点实施以晋阳湖、汾河及其支流为重点的“一湖一水九河”综合治理。汾河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已延展35公里,累计治理九河河道面积313.6万平方米,实现汾河从污水到清水的蜕变。


针对西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状,太原探索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 的西山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对约140平方公里开展了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绿化4万余亩,修复山体230万平方米,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图片

图片

示范区建设思考一

重点把握生态修复


通过国土要素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以及生态功能修整与重建,依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实施生态工程系统性修复,实现维持生态系统健康、景观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因势利导利用中央资金及各专项资金的作用,统筹兼顾,合理规划,相互配套,将有限的投入发挥最佳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片

生态修复可以做什么


示范区建设思考二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


EOD模式是当前环境治理的一种创新性发展模式和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推动公益性强、收益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项目有效融合一体化实施。


EOD模式受政策鼓励、得到资金支持,已广泛应用于废弃矿山修复、农业农村综合开发、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流域治理等领域。


示范区建设思考三

聚焦双碳、乡村振兴等典型需求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后续的示范区建设可综合考虑国家政策、现实需要和人民需求,把握前进方向。


国地科技在开展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中,不断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整体保护、综合整治、系统修复相关技术和理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示范区创建提供集申报咨询、方案编制、生态修复工程设计、监管系统研发等一体的全流程服务,助力国家可持续发展。


图片来源:摄图网



来源:国地资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