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协会组织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科技成果评价工作,针对《基于微生物——植物协同的矿区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以下简称“项目成果”)的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等进行评价。
项目成果由嘉应学院、梅州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广东省土地开发整治中心、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以下简称“技术单位”)共同完成,针对传统物理化学修复成本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难题,项目组立足微生物在元素循环、污染降解和植物互作中的核心功能,确立了“机理探明-技术研发-产品创制-工程应用”的总体思路,通过发掘和利用功能微生物,构建低成本、可持续、能自我维持的生态修复新模式。项目探索了粤东北地区矿山、农田、种植园的微生物——植物联合治理生态修复新技术,为华南地区生态修复开辟了新路径。

会上,技术单位向评价专家组汇报了项目技术总结报告、应用证明与经济效果分析报告、项目科技成果查新报告等内容。专家组认真审查了技术成果材料,经质询与讨论,对项目成果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改进建议,形成最终评价意见。专家组认为,项目成果在粤东北地区生态修复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是我协会为服务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促进我省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科技创新发展而组织开展的重要业务。我协会一直以来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依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常态化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推动创新适用技术在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以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