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韩江秀水长清——“梅州山水工程”典型案例系列展播

2025-07-08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要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 让韩江秀水长清”。2021年“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梅州山水工程”)入选国家“十四五”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为集中展现“梅州山水工程”治理成效,市山水办会同全过程技术咨询单位,对各县(市、区)项目进行梳理,形成了案例材料,定期在市自然资源局公众号进行展播。本期推荐的项目为蕉岭县“全域土地整治+山水修复保护”典型案例。

蕉岭县“全域土地整治+山水修复保护”

典型案例介绍



摘要:近年来,蕉岭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全域土地整治+山水修复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落实百千万工程和推进《梅州方案》的重要抓手,着力破解空间无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态功能退化等难题,为县、镇、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案例背景
(一)项目概况

蕉岭县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是世界长寿乡、原中央苏区县、中国生态文明县,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汕潮揭都市圈、海西经济区、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几何中心。新铺镇地处梅州市蕉岭县南部,坐落在韩江中上游的石窟河畔,是明清时期“粤盐赣米”集散的商贸古镇,也是省级建材专业镇和富硒丝苗米产业园所在地20211月新铺镇入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同年5月,梅州市成功申报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新铺镇成为全域土地整治+山水保护修复实施的重点区域,蕉岭县石窟河〈新铺段〉水生态修复工程、蕉岭县新铺镇石扇河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也被纳入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库。此后,全县以新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为试点,扎实推进全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落地实施创造新空间、释放新动能。

1 新铺镇全域土地整治+山水保护修复整治项目分布图

(二)石窟河新铺段区位现状及生态问题

新铺镇全镇总面积约185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其中石窟河是新铺镇乃至蕉岭县的最大河流,它自北向南贯穿蕉岭县全境,沿河两岸分布着大量肥沃农田。在新铺镇境内,石窟河段长度约20公里,其主要支流包括柚树河、石扇河、油坑河等,此外,还有尖长排圳、同福矮车排圳、福岭深坑排圳、矮岭大排圳、油坑河排口等排灌系统汇入石窟河。多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石窟河流域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

1.沿岸排口排圳水质存在不同程度污染

石窟河流域因农田灌溉、垃圾违规倾倒及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导致水生植物锐减,水质净化能力大幅降低。流域内排圳灌渠污染严重,其中尖长排圳、同福矮车排圳、杨梅坑排口水质达Ⅳ类,矮岭大排圳为Ⅴ类,福岭深坑排圳、油坑河排口更是低至劣Ⅴ类。这些受污染的排圳灌渠水流汇入石窟河后,对石窟河水质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 项目实施前周边排圳污染情况

2.水域外来有害物种入侵,侵占水生态空间

在石窟河新铺镇段,岸线两岸、沿岸洲岛等地方,存在薇甘菊、三叶鬼针草、五爪金龙等外来入侵植物。同时,河道水域、沿岸小微水体等部分区域,也存在着大面积的凤眼莲、大等外来物种。经沿岸勘察统计,发现共有13种外来物种入侵,这严重地挤压了本土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也给河道景观带来了负面影响。

3 项目实施前有害物种入侵情况

3.岸线植被覆盖度不足,生物多样性较弱

在石窟河新铺镇段,约70%的岸线采用混凝土护坡,且大部分区域植被稀少,仅混凝土缝隙中有零星植物生长。这导致岸线植被覆盖度低,本土原生物种数量有限。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这种状况对沿岸水生和两栖动植物的生存、栖息和繁育极为不利,进而使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挑战,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因此较为脆弱。

4 岸线植被覆盖度不足情况

4.耕地撂荒碎片化,种植效益低效

石窟河沿岸周边的耕地存在土地集约面积小、分布零散的问题,经济效益普遍较低且土地生产经营户较少。以新铺镇同福村为例,土地集约面积不足20%。由于土地种植效益不高,村民多以种植水稻、蔬菜满足自给自足,亩均产值约3100/年,扣除成本和人工费用后,基本无收益。此外,劳动力外流现象严重,致使撂荒地逐年增加,进一步降低了土地的收益。

5 石窟河沿岸撂荒耕地现状
二、主要做法

蕉岭县强化统筹推进,创新采用“全域综合整治+山水保护修复”模式,构建起以石窟河干道流域治理为轴心、多条支流流域治理为支撑的水生态修复体系,全力开拓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努力实现绿色、协调、创新且可持续的发展愿景。


(一)蕉岭县石窟河(新铺段)水生态修复工程

蕉岭县石窟河(新铺段)水生态修复工程运用硬质护坡生态化改造、岸线生态修复、洲岛生态修复、排圳排口水生态修复及多级多态湿地构建等技术手段,完成修复河渠水道生态长度5.74公里,实施硬质护坡生态化改造3.22公里,完成岸线植被修复26.29公顷,清除外来入侵有害物种4.66公顷,开展洲岛生态修复3.6公顷,营造生态环境面积达1.4公顷。

6 石窟河沿岸修复前后对比图

项目完成后,石窟河(新铺段)断面年均值水质达到类水质,有效提升了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清除石窟河沿岸13个外来入侵植被物种,提供生态栖息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完成生态湿地建设面积约4.16方米,河道清淤约1.89万立方米,有效改善生态系统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7 石窟河(新铺段)水生态修复工程航拍图效果


(二)蕉岭县新铺镇石扇河水生态修复工程

蕉岭县新铺镇石扇河水生态修复工程采用面源污染控制、岸线修复、河道清淤及配套工程等技术,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26万平方米,修复河道生态岸线6.47公里,构建生态廊道4.1公里。项目实施后,一方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增强了河道水体自净能力,降低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另一方面恢复了石扇河生态廊道功能,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改善了人居环境。

8 新铺镇石扇河流域治理对比


(三)蕉岭县同福村千亩“菜篮子”蔬菜基地

以石窟河、石扇河流域治理为契机,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力推动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落地见效。同福村通过党建引领集约耕地近千亩,耕地集约流转率高达82%,同时整小田大田,增加有效耕作面积,并坚持土地集中、连片、增效原则,引进蕉岭县勤佳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发展粮-菜轮作种植模式, 将分散的小农经营转变为集约化、规模化的种植模式,大幅提高蔬菜产量和效益,培育优质蔬菜种苗3000万株,发展形成20余类蔬菜品种,实现农业的高效发展。

9 同福村耕地集中连片情况


(四)蕉岭县新铺镇象岭新村建设

蕉岭县将宅基地改革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环节,聚焦新铺镇象岭村作为试点。以前当地农房破败,宅基地资源紧张,村民建房需求迫切。为改变“只拆旧房,不见新房”的状况,蕉岭县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新村建设,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外观、统一风格、统一审批、统一建设“五统一”办法,有偿收回旧房与土地至集体,并由集体有偿调配给符合条件的村民使用。同时,政府、村和企业联合成立工作组,强化监督。目前,象岭新村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新建了农民住房、村史馆,修缮提质了祠堂、公园、污水处理设施等,焕发出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

10 蕉岭县新铺镇象岭新村建设

三、具体成效

蕉岭县以打造全域土地整治+山水保护修复示范亮点,着力绿色、协调、创新和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奋力实现还水于民、人水相亲的和谐局面。

(一)以水生态修复为载体,改善沿岸人居生态环境,助力寿乡画廊人水和谐共生。

蕉岭县依托于石窟河水生态修复工程,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巩固和提升,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水质净化、提供生态栖息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打造石窟河沿岸万里碧道长廊,全长约5.8公里,形成集亲水、休闲、运动为一体的寿乡画廊唯美风景带。

11 石窟河沿岸人文休闲效果

以石窟河水生态修复为契机,新铺镇实施美丽圩镇建设(小城镇品质提升)项目,借力石窟河水生态修复工程投入500万元资金,建成1.2公里石窟河沿河美丽河道,同步推进圩镇农房美化工作、美丽示范主街和干净整洁农贸市场改造,连续6年投入7400万元实施改造提升,成功打造新铺镇省级美丽特色圩镇样板,实现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

12 石窟河(新铺段)人文景观效果

(二)以水生态修复为纽带,引领耕地集中整治,实现农田集中、连片、增效

以石窟河、石扇河生态修复为引领,推动沿岸耕地连片提质,探索以水润田、以田促产、以产聚人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在县镇村人民政府以及农业农村等部门的主导下,以蕉岭县新铺镇同福村产业模式为中心,联合矮车、狮山、潘田等村,聚集2000多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打造高品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在提升土地租金收益至600/亩的同时,为周边村民创造了120余个就业机会,带动本村留守妇女务工就业,整体帮助农民和村集体增收近500万元,实现了企业、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共赢局面。

13 蕉岭县耕地集中连片整治

(三)以水生态修复为引擎,驱动蕉岭县全域生态治理,筑牢南岭生态安全屏障。

新铺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以石窟河、石扇河流域水生态治理工程为核心,成功打造全域土地整治+山水保护修复示范亮点,蕉岭县以新铺镇试点带动蕉岭全域覆盖,充分利用新铺镇试点生态修复经验和成效,建立治山、治水、治林、治田的山水生态修复四治模式,并将四治模式推广至全县,统筹协调推进蕉岭县山水工程13个子项目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43个项目,开展生态修复面积超19万亩,项目库中包括水生态修复、森林保护、农村污水整治、农村风貌提升、矿山修复等多类型、全方位、全域开展的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工程,全面提档升级全域土地整治+山水保护修复示范成果,持续扩绿量、提绿质、增绿效,助力绿美广东建设,绘制生态宜居生动画卷。

14 蕉岭县全域土地整治+山水保护修复效果


来源:梅州自然资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