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践创新,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权益处组织省土地调查规划院,广泛征集并编制形成《广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四批)。本批案例以探索市场化交易新路径为重点,建立生态产品展示平台,创新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归集与“资产包”整体配置,推动碳汇等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有效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性。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这批典型案例,分享广东经验,凝聚绿色发展共识。本期聚焦:江门恩平市异地推广红树林保护碳汇,打造蓝碳交易行业风向标。
江门市共有红树林面积1284.69公顷,在珠三角地区体量最大,主要分布在新会、台山、恩平三市(区)。镇海湾的红树林连片面积682.41公顷(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登记单元面积348.63公顷),占全市红树林面积的58.12%,是珠三角地区保存最完整、连片面积最大的原生红树林,分布群落丰富多样,也是宝贵的红树植物基因库和鸟类栖息地。
2024年11月20日,江门恩平镇海湾国有红树林第一监测期内保护碳汇量5913吨在深圳交易集团公开拍卖,最终以336元/吨拍卖成功,成交总金额超198万元,创下全国红树林保护碳汇单次拍卖总价新高,成功完成蓝碳“深圳模式”全国推广第一单、江门蓝碳“第一拍”,打造了全国蓝碳交易行业风向标。
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白鹭翩飞
近年来江门市不断深化红树林生态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2021年,印发《江门市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规划营造红树林275公顷、修复红树林178公顷,稳步扩增红树林面积;同时组织开展江门市海岸线生态系统现状调查评估等工作,为红树林营造修复、滨海湿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22年,将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纳入《江门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县级林长制考核;2023年,践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建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推动绿美江门建设;2024年,印发了《江门市红树林湿地保护专项规划》,为今后红树林保护修复提供科学指引。
在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不动产登记成果开展工作,清晰界定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登记单元面积348.63公顷范围内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者主体,划清不同类型自然资源之间的边界,全面摸清登记单元内各类自然资源的空间范围、质量和数量,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价值实现提供基础支撑。
恩平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签订《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合作框架协议》,利用深圳在专业技术团队、成熟碳汇市场等方面的有利条件,结合恩平镇海湾红树林县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创新合作模式。2024年11月20日,镇海湾国有红树林第一监测期内保护碳汇量5913吨在深圳交易集团公开拍卖,通过6家参与拍卖企业105轮的激烈竞价,蓝碳“深圳模式”全国推广第一单、江门蓝碳“第一拍”——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保护碳汇以336元/吨拍卖成功,由深圳市中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竞得,成交总金额超198万元,创下全国红树林保护碳汇单次拍卖总价新高。
恩平市镇海湾绿水青山生态美景
江门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保护碳汇的开发和拍卖,实现了蓝碳交易的深圳经验和标准在大湾区城市的复制与推广,把不同区域蓝碳资源禀赋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蓝碳潜在效益、打通蓝碳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和实现路径、探索跨区域合作下蓝碳交易的互联互通。同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蓝碳资源的市场化交易进程,建立健全蓝碳市场化交易制度体系,推动大湾区蓝碳交易市场建设。
滩涂上的鸟群在退潮后自在嬉戏、觅食
来源:广东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