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湛江首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项目完工
去年初,《广东省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中指出,到2025年在省内创建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其中2个分别在湛江雷州和徐闻,目前雷州已完成营造红树林151.3公顷、修复红树林107.6公顷。
“这里曾因没有红树林,导致海岸线后退了100多米。”王才勇指着如今的新寮岛西部的沿岸种植区说,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当地群众发展养殖业,将沿海地带开发为虾塘,对红树林进行了破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没有红树林的固土作用,海水不断向内侵蚀,导致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因此,这里的红树林修复迫在眉睫。
“大面积推广种植前,我们要对不同树种进行试种,存活率达标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王才勇说,经试验,白骨壤更适合当地种植。
为了顺利落实红树林修复工作,徐闻县委、县政府牵头编制《徐闻县红树林现状调查和分析》,在此报告基础上确定了种植区域和范围。并根据专家意见在不同的沿海滩涂试种红海榄、白骨壤和秋茄等本地红树品种。
借着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打造的东风,经过三年努力,“国宝”逐渐扎根,将成为近万亩的海上“绿肺”,如今划定的种植范围,极大地考虑了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不仅能增强海岸带防灾减灾的能力,并且能增加沿海生物多样性,让渔民出海采海的收获更多,长期看来有利于当地的渔业生产。
鸟瞰徐闻东北海域滩涂化身成为绿岛。陈欢 摄
随着湛江全方位加大红树林保护力度,开展试种实验成为探索具有湛江特色的红树林保护模式一个重要手段。把目光投向更南边,位于徐闻县前山镇与海南省文昌市之间的罗斗沙岛上,湛江市防护林场的场长全国栋正在察看新植的红树林成活情况。
“现在看起来,海漆和桐花这两个树种比白骨壤生长得要更好”,据介绍,自从领了‘孤岛斗沙’的任务,全国栋近三年来至少进行了7批次试验,目前岛上一共有100多亩红树植物。
在科技赋能红树林生态保护方面,2022年4月,湛江湾实验室成立粤西首家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围绕红树林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工作。同年5月,湛江湾实验室选中了麻章区金牛岛作为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研发的长期定位观测基地。
为如期完成省下达湛江市红树林营造2813公顷的工作任务,助力“红树林之城”建设,湛江抓住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的有利契机,制定印发了《湛江市红树林营造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划分麻章、经开区、雷州、遂溪等四大红树林营造片区,并提出到2024年底前,四大片区营造并通过验收红树林不少于1800公顷。
去年,湛江市推进实施徐闻县红树林营造修复项目、湛江市廉江市车板镇海岸生态修复项目、廉江市红树林营造修复项目、雷州市红树林营造修复项目等多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今年,湛江市计划在麻章区金牛岛附近海域营造红树林546公顷,实施海堤生态化改造3000米,全力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把湛江红树林打造成生态文明新名片、绿美广东新亮点。
“红树林+”生态产业化造“富”村民
“你尝尝这个蜂蜜的味道,是不是更加清甜?这可是红树林花蜜,纯天然的。”
在廉江市高桥镇和安铺镇的海岸边,一群养蜂人在不远处安置蜂箱,依托优良的红树林生态酿造出“甜蜜”的生活。
无独有偶,在几十公里外的东海岛西湾村,同样上演着红树林化身增收致富的“金树林”的情节。
据当地的石斑鱼养殖户介绍,红树林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其底栖生物丰富,为养殖的鱼虾蟹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在红树林版的“桑基鱼塘”下养殖的水产,更加肥美可口,深受食客喜爱,销路也更好。
湛江是海洋大市,海洋生物资源禀赋优异,鱼类、虾类、甲壳类等与沿海红树林生态存在“互生”或“共生”关系,如何在红树林保护和围塘养殖中找到互利共赢的平衡支点?
2021年,湛江在全省率先开展探索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共存模式的试点工作,到2022年,完成红树林综合利用实验示范基地的建设,建设面积350亩(其中红树林种植面积220亩),共形成了7项湛江红树林滩涂造林技术指南和1份湛江红树林种植—养殖塘耦合系统营造示范基地操作手册,完成了对该耦合系统的初步研究,以及营造示范技术总结与宣传推广等工作,为湛江及广东省其他地区完成养殖塘区域红树林保护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范本。
规划后的红树林修复片区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陈欢 摄
除了致富增收,红树林作为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还具有极强的碳汇能力。
近年来,湛江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21年6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与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开发方达成合作意向,共同签署了“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碳减排量转让协议,购买该项目签发的首笔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用于抵消基金会日常工作和开展活动产生的碳排放。
这一交易开启了我国首个“蓝碳”项目交易先河,对于吸引资金投入红树林保护修复、推动海洋碳汇经济发展、助力海洋碳汇碳中和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的美誉,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茂密的树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极具观赏性。2020年7月,在湛江遂溪县流牛滩湿地,发现了一片玉蕊种群,是目前全国范围内记录的面积最大、数量最多,同时也是分布最北的玉蕊种群,这里逐渐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2023年,金沙湾红树林科普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育有红树林植物32种,湛江力争在三年内将该湿地打造成我国大陆红树林种子资源收集、保存最多的资源圃之一,同时建成关于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的户外科普基地,达到科普、教育、观赏的作用。
在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湛江各大景区人头攒动,“生态游”成为了市民游客出行的新选择。
麻章区通明港“红树林+蚝排”生态美食游,特呈岛“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赶海”亲子家庭游,雷州“九龙山湿地公园+观鸟”研学游……湛江设计推出多条红树林精品主题旅游线路,将红树林要素融入大文旅产业链,创新文旅融合“湛江品牌”,开启了滨海休闲度假生活新风尚。
如今,红树林保护成果可圈可点——湛江组织编制的《广东省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成为全国首个蓝碳碳普惠方法学,填补了我国蓝碳碳普惠核算方法学的空白;湛江红树林保护成效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入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
湛江市现有红树林面积6521.85公顷,占全省红树林面积的59.3%,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22.3%,拥有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十四五”期间,湛江市红树林营造任务占全省营造任务的51.1%,修复任务占全省修复任务的54.8%
2019年以来,湛江已完成红树林造林1345.5公顷,占总任务的47.8%;已完成红树林修复1553.03公顷,占总任务的113.4%
湛江湾实验室选中麻章区金牛岛作为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研发的长期定位观测基地。目前,已完成湛江市红树林养殖塘适宜种养品种调查,初步筛选出6个较适种红树、近20个较适养海产(含名特优4种)
湛江雷州市调风镇坎园村、卜昌村周边海域海岸线占补指标在广东省海岸线占补指标交易平台挂牌成功出让,广州市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20万元/米的价格成功摘牌,成交价款共计456万元,实现了全国海岸线占补指标交易零的突破
湛江市申报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3亿元,是继2022年湛江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之后又一个中央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修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