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银沙,守护未来——探寻广东省侵蚀砂质岸线的保护与修复之道

2025-02-11



砂质海岸是重要的国土空间资源,不仅在消波护岸、防御海洋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是滨海动植物的优良栖息地和繁育场,同时以其知名的“3S”(Sun、Sand、Sea)自然禀赋成为重要的旅游休闲胜地,对我国的滨海旅游经济发展贡献巨大。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胁迫下,全国范围内的砂质海岸普遍存在侵蚀或侵蚀加剧的状况,广东省砂质海岸受损形势也不容乐观。



图片
图片

砂质海岸侵蚀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牢记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砂质海岸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近期,为全面掌握海岸工程影响下的砂质海岸侵蚀现状,摸清砂质海岸侵蚀成因,评估砂质海岸侵蚀程度,探究侵蚀砂质岸线修复方法,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组织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技术团队,赴汕尾市陆丰海工基地附近海域,开展侵蚀砂质海岸调查与监测工作。


图片

调查区域内港口和护岸工程建设现状


调查组结合天气状况、潮汐变化及海岸特征,综合无人机航测与地貌调查等手段,对目标区域海岸地貌与生态环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监测。通过无人机航线规划和动态飞行测量,获取目标区域全覆盖、精细化三维岸滩地形地貌数据;利用RTK实时动态差分测量技术,对目标区域长度约3.5km的岸线和16条设定断面进行调查,并识别海岸侵淤热点位置分布;同时在目标海岸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分别选取典型断面进行岸滩表层沉积物采集和粒度测试;并针对目标海岸后滨植被和排水口周边的岸滩生态环境开展了专项调查。最后,将上述获取的调查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广东省典型灾害性强侵蚀砂质海岸整治防护工程阶段性调查监测数据集。


图片

砂质海岸无人机航测与地貌调查


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研究区海岸侵蚀、淤积变化特征,探讨了海岸严重侵蚀的控制因素和侵蚀机理。该岸段于2008至2019年间岸线向陆侵蚀后退达上百米。2021年起,该区域陆续实施港口和护岸工程,其中,硬质护岸对研究区海岸侵蚀起到正面防护作用,但港口工程的L型离岸防波堤对局部区域波浪传播和输沙过程影响较大,沿岸输沙在堤后波浪掩护区内由于动力减弱逐渐向海淤积形成沙岬,而波浪掩护区以外的两侧岸段由于波能辐聚形成较强的侵蚀热点。


图片

调查区港口及其两侧海岸地貌实景


图片

调查区海岸地貌演变示意图


下一步,省土地调查规划院将紧密围绕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继续做好研究区域不同季节的岸滩动力地貌调查监测工作,结合研究区精细化动力-泥沙-地貌演变数值模型构建,充分探究广东省强侵蚀砂质海岸的演变规律和侵蚀机理,加快建立广东省砂质海岸侵蚀风险快速评估方法,筛选出广东省需重点关注和保护的潜在强侵蚀砂质海岸清单,有针对性提出适用于目标海岸的科学有效的砂质海岸整治修复思路,为广东省砂质岸线保护、修复与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广东自然资源


分享